当凌文静校长还是一个小学生时,站在操场的双杠旁边,她曾很郑重地对好朋友宣告:“长大后,我要去最贫困的地方教书。”
师范毕业后,凌文静离开家乡湖南,在经济发达的广州天河当老师。或许是内心隐隐的召唤,2020年,她来到了位于柯木塱社区的高塘石小学。
柯木塱社区所在的凤凰街道位于天河区北,属于城边街道,流动人口数量近9万,占街道人口总数的90%。也正是在2020年,千禾社区基金会“小禾的家”项目㊣在此落地。
于是,在这场注定的公益相遇中,这位“不安分”的校长,展开了一个公立小学的教育创新,把她原定的轨道驶向了社区的旷野。
成为当时天河区教育系统公办中小学最年轻的“一把手”之后,虽然✅恰逢疫㊣情,反复停课,凌文静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高塘石小学成立于1948年,原是柯木塱村的一所村办小学,现为天河区属公办学校。地处天河区东北部最边缘,位于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这所公办学校资源相对薄弱,在区域内仿佛是一个“小透明”。
凌文静是一位能量满满、率直敢干的校长,2022年1月,在柯木塱村委刘村长的引荐下,她与一位有着相似特质,同样是“空降”柯木塱的女士认识了。
“凌校,我考察了✅很长时间,你是一个做实事的人,我要介绍个人㊣给你认识,她应该能给学校提供帮助。”刘村长所✅说的,是千禾社区基金会理事长刘小钢,大家口中的“小钢姐”。
2009年,放弃地产㊣事业、从哈佛求学归来的小钢姐,发起国内首个以社区命名的基金会,往后15年,“社区㊣基金会”概念如何真正扎根中国土壤,小钢姐一直没有停止过关于“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思考与探㊣索。
认为自己对社区的理解还要更“接地气”,小钢姐在2021年干脆选择在千禾的项目点之一柯木塱租住下来,开始㊣了自己的耕读生活,也开启了驻村田野观察,与村干部、农场主、乡贤、全职妈妈们交起了㊣朋友,“他们才是社区✅发展的线月㊣的会面果然是电光火石,凌文静特意带去的当时学校家委会负责人——涂海恩也与小钢姐一拍即合。
曾参过军的涂海恩,也是一名“干实事的爽快人”,与凌文静“不打不相识”之后挑起了高塘石小学首届校级家委会担子。为了让孩子们在酷暑中安心学习,涂会长上任后积极筹资帮助学校安装了空调,但由于是个人牵头收款,引发了误解投诉,让他倍感委屈。
在小钢姐的组织下,家委会、村委会、高塘石小学代表与千禾社区基金会伙伴聚到了一起,进行了“家校社”联动第一次头脑风暴。
通过深度交流,凌文静真正明白了何为公益组织,还有“基金会”“专项基金”等概念。大伙内心的热情被✅点燃,一致赞同在千禾设立专项基金专业做公益,并当即定下名字为“火鳳”,推荐涂会长㊣担任负责人。
“火鳳”二字源于柯木㊣塱的火㊣炉山和凤凰山,也代表着火热的使命——构建一个互助互爱、亲子和谐、和睦共处的柯木塱社区。
凌文静的搭档张勇副校长,为火鳳基金贡献了一句激情澎湃的口号:“我们在哪里,爱就在哪里,燃烧的㊣火焰就在哪里!”
“梦想中心”是一套素养教育综合服务体系,目标是帮助孩子成为“求真、有爱㊣的追梦人”,除了集平板电脑、图书、多媒体设备为一体的教室,还配套包含理财创业、绘本表演、情绪智能、国际理解力等课程和教师培训服务。
在凌文静的理念中,教育不在于教授知识,在于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梦想,当孩子们保持好奇和勇气,才有内驱力去探索人生,这与“梦想中心”非常契合。
在小钢✅✅姐引荐之下,她联系上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并开展了实地考察。在番禺会江实验学校看到“梦想中心”的老师闪闪发光、孩子自信大方,她下定决心要完成学校自筹15万元的任务,在高塘石小学也落地一个。
为了发动社区爱心力㊣量,凌文静与涂会长一起构思剧本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制作了一条关于火鳳基金和“梦想中心”的视频,在家长、居民中广为宣传。结果一呼百应,村公司班子成员集体捐款,商会动员本地企业积极参与,短短半个月内,筹集到了17万元善款,目标超额完成!
与公益组织✅的跨界共创,让凌文静深深体会到“举社区之力养育孩子”的能量,“世界上真的㊣有一群人,不抱有任何商业目的,只是为了给服务对象提供最大可能的帮助。”
——微笑公益图书馆把阅读教育带入学校,给孩子提供优质图书资源,为老师提供阅读课程培训,同时开展家庭读书会,鼓励亲子阅读;
——童享家在学校设立“家长夜校”,在工✅作日的晚上与家长✅分享养育知识,并成立了家校社联合工作委员会家庭教育专委;
—㊣—千禾社区基金会伙伴带来了“一起上场”亲子体育项目,带动家委策划周末活动,组织孩子们一起踢球、徒步、举办趣㊣㊣味运动会,激发了爸爸们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还成立了家校社联合工作委员会体育专委。
“周末的晚上,爸爸们在球场踢球,妈妈们带着孩子在校园里玩,一起做亲子瑜伽。家长们评价学校越来越开放,我也感觉慢慢做到了自己理想的模样。”凌文静说,“高塘石小学75周年校庆,就是我们教育理念改变的一种缩㊣影。”
那是一次没有围墙的校庆:周边的村民、家长、学生,曾经工作过的老师都来了,退休老前辈们坐在第一排,各级领导坐在后头,孩子们沉浸在自己的表演中,所有观众都可以在自己喜欢的角落自由活动……
没有摆放水牌,没有正襟危坐,没有诸㊣多规矩,这样“松弛感”的公办✅学校庆典,在以往是不可思议的,但一切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高塘石小学的学生经常参与义卖,有一次两个孩子跟外头的志愿者聊天,很自豪地说:“学校现在很不一样了,在里面读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学习不好没有关系,各方面不优秀㊣✅也没关系,将来我们还可以做公益,一样对社会有用。”
她甚至成为了半个公益人——担任了广州微笑公益中心的理事,经过她的链接,微笑图书馆、童享家、“梦想中心”等优秀公益项㊣目✅进入了更多学校;在她的推介下,好几个学校成功设立校园公益✅专项基金。高塘石小学成为了天河区“梦想沙龙”的牵头校,与附近打工子弟较多的大华学校结成对子,甚至㊣为他们的家委会提供培训。
“做这些的时候,我已经突破了‘公办小学㊣校长’的身份,不再仅仅是为我自己所在的学校谋发展,而是把目光放宽到了整个社区。”凌文静说,“我在努力㊣做公益的同时,其实公益也在成就我,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在小钢姐和千禾㊣理事朱健刚教授的鼓励下,2022年9月,凌文静通过面试,成为2022级MPS班学员。MPS班全称为“公益领军人才研修班”,致力于通过全人教㊣育的理念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担当的行动者。
起初凌文静也曾犹豫,作为一名事务庞杂的校长,有必要每个月花两天时间进行线下公益学习吗?经过两年系统学习之后,她在自己的行动研究报告中写下:
“作为校长,面对错过成长便不可重来的学生,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我真的特别感谢这些课程,这些思维的碰撞,让我走出教育的‘盒子’去重新㊣审视教育,帮助我摆脱了很多的桎梏,让我看清了教育重新回归‘人’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
雷厉风行的凌校长也曾让团✅队颇有压力,在公益的氛围里,她逐渐转为“更松弛”的管理者。“小钢姐曾说过一句话我很赞同,人不是工具,要把人当成‘人’来看待,给TA赋能,让TA变得更好。”
在一次交流会上,高塘石小学一名老师分享自己的成长,特别感谢了学校提供的容错空间,“就算做得不好,大家也给我鼓劲。”这让凌文静感到很欣慰。
刚到高塘石小学上任时,村委会的斌哥曾对凌㊣文静提了一个问题:“凌校,你很有能力,也带来很多资源,但你离开之后呢,能给高塘石小学留下什么?”
凌文静深受触㊣㊣动。而类似问题,也是千禾社区教育团队一直在思考的,“当外在参与的力量离开之后,柯木塱社区公益依然可以持续发展吗?”
今年㊣3月份,千禾设立了“家校社”工作小组,联动高塘石小学、广州微笑公益、荔枝书院、哆悉哒阅读团队、童享家家庭教育团队、火鳳专✅项团队、柯木塱幼儿园,每个季度开展一次联席会议,分享彼此的社区工作经验,互相支持,激发共创。
两年前,凌文静觉得要培养在地力量支持社区发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随着志同道合者越来越㊣多,她感觉“未来两三年这个事情是可以成的,只要大家都有意识地往同一个方向走。”
校级家委会一年一任,继首届家委会负责人——点燃火鳳基金“第一把火”的涂会长卸任后,目前第四届家委会✅已经上任。这些受到公益熏陶的家长,成为了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的志愿者,他们建立㊣的桥梁,也让高塘石小学进一步成为融入社区的“无边界学校”。
教育是播种,社区公益也是播种,没人能准确预测,播下的种子多久可以发芽,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努力培育沃土。
在“板结化”和“沙粒化”之外,有一种“团粒土壤”,若干单㊣粒粘㊣结在㊣一起形成“团聚体”,大小孔隙既能保持水分又能通气,可以为植物扎根提供最理想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