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在全国教育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这是继提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来,我们党对思政㊣教育规律的最新理论探索和实践成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核心要义就是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以学生为本,服从服务于青少年成长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发挥思政引领力,必须✅从小抓起。青少年是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要抓住时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注入青少年儿童心灵深处,逐渐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儿童心㊣中✅发芽□□□□、成长,成为其日用而不自觉的行为习惯。我国具有重视青少年儿童早期教育的优良传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思想观念指的就是孩子的价值观的养成。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咿呀学语就开始模仿成年人的行为习惯,就开始接受品德教育□□、如何做人的教育。幼年时期的教育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必须从小就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从小爱父㊣母□□□□、爱家庭□□□□、爱伙伴□□□□、爱祖国,长大之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信息技术专业介绍。
发挥思政引领力,必须从教师抓起。教师是与学生相处时间较长的人□□□、是学生模仿的镜子,教师是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就是什么样的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教学活动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对学生思想□□□□、观念□□□、言行的影响最直接。因此,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从教师抓起,引导广大教师率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努力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发挥思政引领力,必须从互联网㊣抓起。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空间,与近在咫尺的校园文化交互影响,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互联网是观察和了解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端口。要整合㊣各种网络资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图片等方式呈现出来,以情动人□□□、感人,既能“键对键”,又能“面对面”,净化✅网络空间,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
发挥思政引领力,要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充分利用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给学生们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告诉青少年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学生心中,融化在学生心灵里□□□、铭记在脑子中,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有觉悟的□□□□、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发挥思政引领力,必须坚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根据青少年儿童成长规律和心理发育特点,科学设计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内容,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和案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学改革□□□□、教师培养□□、教育考核评价等㊣全过程教育教学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中小学校实现纵向主线贯穿□□、循序渐进,在各类㊣课程实现横向结构合理□□、功能互补。把广大青少年学生吸引在课堂□□□□、教材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从中获取知识□□、领悟时代变化,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学习□□□、健康成长,努力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