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我们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系统部署。我们要站在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坚持为党育人教育部办公厅官网□□、为国育才,围绕锻造强大的思政引领力,认真落实《纲要》任务安排,不断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
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立足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与认知规律,以贴近青少年实际的方式方法创新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成效。新时代新征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不懈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要加快构建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要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确保广大学生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要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高质量教材,锻造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并将成果转化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要构建“大思政”格局,努力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和阵地。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要统筹推动价✅值引领□□□□、实践体验□□□□、环境营造,探索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育人机制如何加强学生品德教育。通过实践育人,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去感受□□、去体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政课所传授的道理,从而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打造一批“大思政课”品牌,用好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共育,在“大思政课”中增长青少年的知识和才㊣干,在火热的实践中培育“强国一代”的责任感。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域,思想政治工作必然要向学生聚集的网络平台挺进。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要把握好网络空间的特征与规律,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加强青少年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文明素养□□□、行为㊣习惯等教育,塑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空间和育人生态。
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好的教育从来都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让孩子通过学习拥有高尚的品德□□□□、创新的思维□□、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审美□□□□、劳动的习惯,都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纲要》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出发,提出了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的要求。这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了重点和方向。为此,必须✅㊣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抓住教育评价这个“牛鼻子”,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防止和纠正“分数至上”等偏差,整治教育功利化短视化办学行为。要聚焦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培养,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推进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宪法法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深入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让他们在“拔节孕穗期”奠定人生基石□□□、积蓄成长能量,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立德树人要同时代要求高度契合,同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高度呼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我们要着眼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以崭新气象培养出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报评论员)